课时作业(二) [第 2 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停加强]一、选择题1.“汉朝初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 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2.《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时期( )A.决策实现民主化 B.三省六部制有弊端C.皇帝权力已旁落 D.皇帝无能,优柔寡断3.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他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4.《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重要阐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助于人才选拔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重要来源于科举考试5.史载:“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这一状况发生在( )A.西周周公时期 B.西汉高祖时期 C.唐代玄宗时期 D.北宋太祖时期6.“文武将吏,私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政府内部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7.“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明显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渐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渐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 西汉设置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9.“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的,朱元璋要消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0.“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有关白。”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