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讲述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二、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三、教学参考书目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思和、李平主编:《20 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 100 篇》,学林出版社出版。四、学分与学时分配学分:4学时:64五、训练设计方案在每次课的讲述过程中,根据师生的互动,发现学生兴趣与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点,随机布置一定量的小题目,以个人发言的方式,在下一次课时融入,力求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旧模式。六、自学指导方案(一)引导学生坚持作阅读笔记,在积累中提高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阅读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有:作品内容提要、艺术特色、社会历史背景、写作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及个人看法等。)(二)自选一篇作品,写出一篇较完整的鉴赏评论性文章,为将来的论文写作打基础。七、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成绩的计算方法为:2(一)期未闭卷考试(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占总成绩的 60%(二)课堂表现、出勤占总成绩的 20%;(三)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 10%。(四)实训练习占 10%八、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2 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两种传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分期与发展概况。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一、20 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二、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阶段性特征一、第一阶段:战争心态下的文学(1949~1978 年)二、第二阶段:和平建设时期的文学(1978~1989 年)三、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90 年代以来)第三节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三、探索与困惑并存的发展态势思考题:1、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性发展?各阶段有何特征?2、中国当代文学有何重要特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