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网-络-收-集在课题实践中成长——盖平小学市级规划课题中期检查评估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我能代表我们盖平小学课题组成员与在座的各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指点。我汇报题目是《在课题实践中成长》。(演示文稿)我校是一所有着 60 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曾是望花区教学窗口学校,望花区教育科硏先进单位,先后承担了省、市多项课题硏究,有着良好的教科硏基础和氛围。“十二五”以来,我校拥有两项市级规划课题,一项课题名称为《班主任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精细化管理实践硏究》,另一项课题名称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硏究》。这两项课题均于 2011 年 10 月提出申报,同时被确立为抚顺市教育科硏“十二五”规划独立课题。课题立项以来,两个课题组成员都能按照市教科硏规划领导小组的批复和课题硏究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硏究和实验。目前,两项课题硏究工作进展顺利,均已完成第一阶段全部及第二阶段部分目标任务,各自取得了阶段性硏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仅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硏究》这一课题,来汇报我校的课题研究情况。(演示文稿)一、为什么要开展该项课题研究?(演示文稿)1、首先是新课改推进的需要。国家教育部自 2001 年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各学科相继出台了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试行)》,全国上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从这一年算起,到我们这一课题立项,正好走过了十年的课改历程。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进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人本、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就不难发现,教与学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源-于-网-络-收-集的阻碍。第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参与面狭窄,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第四,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没能被有效激活。也就是说,低效教学还大量存在!而且,就在我校确立这一研究课题的前一个月——2011 年 9 月,《教育部关于印发(2011 版)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的通知》正式下发。课程标准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