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一、红一方面军【简介】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其前身主要是参加南昌起义、平江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农民军。1930 年 6 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 1 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 3 军团在鄂东南成立。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并于 8 月 23 日在浏阳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 1 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参谋长朱云卿,全军共计 3 万多人。1931 年 11 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 年 6 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同年底进行整编,方面军辖红 1、红 3、红 5 军团,共有兵力 7 万。1933 年5 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 1 方面军总部。1934 年 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甘孜和红 4 方面军会师后,红 1 方面军第 1 军团和第 3 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 10 月到达陕北与红 15 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称号,红 15 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全军共一万余人。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 115 师。红一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1930 年冬至 1933年春,取得了第 1、2、3、4 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 5、第 7、第 8、第 9 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0 万之多。尽管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导致第 5 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苏区开始长征,且湘江一战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由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为 3 万人;但遵义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此后,红一方面军又先后进行了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甘宁边,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苏区,使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历史沿革】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举行南昌起义。后失败,部队向广东东江地区转移。一部经潮汕抵达海陆丰;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经大埔,沿粤闽、粤赣边界,于 1928 年 1 月抵达湘南宜章地区,并与当地农军发动湘南起义。1927 年 9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