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油脂脱胶技术

油脂脱胶技术_第1页
1/17
油脂脱胶技术_第2页
2/17
油脂脱胶技术_第3页
3/17
油脂脱胶技术 1 油脂脱胶化学理论 1.1 脱胶目的 脱胶是脱除油脂中含有胶体物质的工艺过程。在脱除的胶质物中,主要是磷脂和与磷脂结合钙、镁、铁微量金属及其它杂质。其中大豆毛油含有3%左右磷脂,它们对油脂制品风味性和稳定性,及在使用时与油的起泡现象等均有直接关系;此外,脱胶工艺效果对其后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工艺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大豆磷脂精制后可作为食品乳化剂等产品,其用途极为广泛。 脱胶工艺中欲脱除的磷脂大体可分为水化磷脂(hydratable Phospholipids,HP)与非水化磷脂(Nonhydratable Phospholipids,NHP),两者在性质和脱除工艺上均有一定差异。 1.2 水化磷脂脱胶 简言之,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脂质分子中所含亲水基,将一定量热水或酸,加入到油中,使胶体水溶性脂质吸水膨胀、凝聚,进而采用沉降或离心方式从油中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如图 l所示,从磷脂酰胆碱化学结构上看,具有粘着性磷脂溶解共存状态中游离脂肪酸是亲油性物质,而其中磷酸基,氮化合物,胆碱部分则具有亲水性。加水后磷脂亲水基附着于水,与油产生比重差这样就可使油与磷脂进行分离。 1.3 非水化磷脂脱胶 经水化脱胶工艺后,油中仍含有一定数量非水化磷脂及钙、镁、铁微量金属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去除则较为困难。非水化磷脂(NHP)是制油业长期深感烦恼问题之一,大豆受早霜之害,加之在收获期间经常遇 到连绵阴雨,及在贮存和运输中大豆发热,使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增高。这样不仅使精炼损耗增大,且从这类毛油中所得到磷脂品质极差,油脂色泽也较深。 在油料压榨和浸出过程中,NHP生成与油料水分,油料细胞破坏,油料中磷脂酶 D(Phosholipase D)活性等密切相关。目前,在制油工程中先后开发出挤压膨化工艺(Expander Process),阿鲁高工艺(ALCON Process)和 Supet Expro工艺等新方法,力图大力减少毛油非水化磷脂。但实际上更多的仍需要在油脂精炼过程中,在传统水化脱胶和酸脱胶基础上,对不同油脂原料开发新的脱胶工艺,以提高脱胶效果,使油脂脱胶后磷脂含量小于 5ppm~10ppm以下,铁,镁,钙金属含量小于 0.2%,游离脂肪酸量小于 2%,以确保物理精炼实施。 研究证实,NHP是由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 choline,PC)和磷脂乙醇胺(Phosphatidy ethanolamine,PE)受磷脂酶作用而生成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为其主要成分,参见图 2和表1。 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各种脱胶油中 NHP组成如表1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油脂脱胶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