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03.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 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 H+的分泌相耦联。由 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 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 204.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 肾小管分泌H +的意义:(1)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 1 个 H+,就可使 1 个 HCO3-和 1个 Na+重吸收回血,Na+和 HCO3-再组成的 NaHCO3 是体内重要的碱储。(2)促进 NH3 的分泌 分泌的 H+可降低小管液的 p H 值,使NH3 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分泌的 NH3 与 H+结合生成 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 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如 Na+)则与 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 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20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影响和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因素有(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形成渗透性利尿。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将引起管周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从而使近端小管对 Na+、水的重吸收发生变化。(3)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