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解决平几中的一类求值问题 教案 学 情 分 析 1、部分学生因对向量加法和减法的不熟练,在用向量表示几何关系时存在困难; 2、学生虽然学过向量共线的条件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但现阶段对向量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自主应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 3、虽然学生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一节例5 的学习,学会了在三点共线的条件下如何用向量表示几何关系的方法,但因时间关系,这一结论并没有去挖掘它的应用。 应对策略 1、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复习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有关知识; 2、在上完§5.3 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后,布置教材 P110.第 7 题和一些用向量表示几何关系的 练习,让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向量表示几何关系,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作准备; 3、通过探求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中 的几何意义,加深学生对这一结论的认 识与理解,逐步增强学生应用向量的意识。 知 识 与 技能 目标 1、能熟练地用向量表示几何关系; 2、能说出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中 的几何意义; 3、模式识别:能应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求平几中的共线线段的比值问题; 4、培养学生应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1、复习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 2、启以、引导学生发现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中 的几何意义; 3、巩固与应用,增强学生应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值观 学会合作与交流;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感受向量应用的广泛性。 教 学 重 点 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的应用 教 学 难 点 应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注:为了简单起见,平面几何简称为平几;师指教师,生指学生。 教 学 过 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 创 设 情 景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如右图) A、B、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唯一实数 对λ 、μ ,使OCOAOB且 λ +μ =1; 有何意义?这就量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脑显示本节课课标:1、探求的几何意义;2、应用. 1、“λ +μ =1”可提问 学生,上课伊始适当的问题能让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2、板书本节课课题: 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解决平几中的一类求值问题 探 索 分 析 问题 已知如图,A、B、C 三点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