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失败了。是再引进还是干脆自己做,重头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并充分吸收教训,肯定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滨州市滨城区政府信息化 继续引进产品还是痛下决心,自主开发?2001 年的春天,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信息中心领导面临这种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因为,他们当时的电子政务建设实际上已经到了失败的边缘。 第一次探索贫瘠的应用 1999 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信息化开始起步,用现任滨城区信息中心主任张海滨的话讲,开始了第一次探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滨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205 与220 国道的交汇处,辖8 个乡镇,6 个办事处,人口58 万,是滨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滨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内上规模企业达 46 家,其中大中型企业 18家,总资产达 36 亿元,2001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6 亿元,实现利税 2.7 亿元。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造纸、印刷、食品等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响应国家“政府上网工程”,树立滨城区政府全新形象,滨城区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 30 万元,购置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建起了滨城区政府局域网。据张海滨介绍,当时网络用户仅仅限于滨城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和区委办公室、区府办公室、计委等政府主要部门,只有 50 多个计算机结点,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公务人员。到 1999 年底,才在 Internet 上建设了滨城区政府网站,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当时,网站主要采用静态 HTML 网页,只是一种滨城区形象的展示。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在 1999 年,滨城区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内、外网的雏形,标志着滨城区政府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但是,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张海滨发现政府工作人员基于网络的应用只是简单的上网看新闻、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及政府的行政能力方面,没能充分体验到信息化到来的好处。因此,经过一阵狂热的信息化建设之后,人们开始质疑信息化的作用,政府领导的信息化热情也受到一定挫伤,政府信息化工作一度徘徊。如何有效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依托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公务员、服务于百姓呢? 第二次探索失败的引进 张海滨他们想到的是引进成熟的办公软件。2000 年底,信息中心提出建议:购置成熟的网络办公软件,以求实现网上无纸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信息中心的积极建议和争取下,区政府领导决定投资1 0 万元,通过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