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分析 班级 08 级财务管理(1)班 姓名 李俊慧 学号 2008134008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分析 摘 要: 随着电子货币的逐渐广泛使用,对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之隐含假设条件即货币的不同用途之间存在确定的界限构成了威胁。随着电子金融的发展,各类交易动机之间的边界已不再明显,投资结构的可变性也大大增强,此外,货币流通速度亦受到相应的影响。未来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人们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的交易行为必须加以考虑。 关 键 词: 电子货币 供给 交易行为 投资结构 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作为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在保证币值稳定、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形货币被电子货币所取代,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各金融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货币与宏观经济之间内在的相关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传统货币政策操作失去了应有的前提和依据,从而使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断减弱。本文在对电子货币和货币政策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和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现阶段中央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现阶段电子货币蕴涵的货币职能 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电子货币是以即有的实体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职能,且电子货币与实体货币之间能以1 :1比率交换这一前提条件而成立的。而作为支付手段,大多数电子货币又不能脱离现金或存款,是用电子化方法传递、转移,以清偿债权债务实现结算。因此,现阶段电子货币的职能及其影响,实质是电子货币与现金和存款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 4种类型。 1、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现,其发行主体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电信部门(普通电话卡、 IC电话卡)、IC企业(上网卡)、商业零售企业(各类消费卡)、政府机关(内部消费 IC卡)和学校(校园 IC卡)等。发行主体在预收客户资金后,发行等值储值卡,使储值卡成为独立于银行存款之外新的“存款帐户”。同时,储值卡在客户消费时以扣减方式支付费用,也就相当于存款帐户支付货币。储值卡中的存款目前尚未在中央银行征存准备金之列,因此,储值卡可使现金和活期储蓄需求减少。 2、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等发行主体发行的贷 记卡或准贷记卡。可在发行主体规定的信用额度内贷款消费,之后于规定时间还款。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