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利润中国企业应跳出“要提高利润就要降低成本”的思维误区,通过提高原材料成本、人才成本和外脑成本来创造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利润。很多人都误以为,要想提高利润就要降低成本,似乎利润和成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按照人们的“常识”来看,似乎成本越高利润必然越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性的思维误区?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都不明白定价的道理,甚至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市场营销,以为所有的消费者都喜欢便宜货。所以,大家都拼命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下工夫,各个行业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由于产品没有特色和差异,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而作为购买者,面对毫无差异化的大路货时,只好以“低价中标”来选择供应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低价才是硬道理。我在讲课与咨询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很多人陷入了怪圈,难以自拔。企业虽然想提高利润,可是所做的一切却是在降低利润,到最后中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越来越低,利润率更低。有些行业(如食品行业)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直到整个行业集体沦陷为止。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供大家参考。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原材料、人才和外脑。原材料方面首先,我们看一下原材料问题。记得有一次讲课时,我问一家生产大芯板的企业:“为何采用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含甲醛的胶来制作大芯板,而不采用环保胶?”那家企业的人是这样回答的:虽然他们知道用含甲醛的胶去制作大芯板会给客户的健康带来伤害,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现在的大芯板利润率太低,100 元一张大芯板,利润也就是 5 元钱。在制作大芯板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胶水,而环保胶比含甲醛的普通胶要贵 5?10 元钱,如果企业用环保胶的话就没有任何利润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没有。因为这家企业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认为用环保胶制作的产品的售价与用含甲醛胶制作的产品的售价是一样的,所以才得出一个表面上合乎逻辑的“伪结论”。这绝不是一家企业的思维问题,而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思维问题,我已经遇到过很多个。试想一下,如果那家企业采用环保胶来制作大芯板,并把甲醛的危害给客户讲清楚,就很容易提高 20?50 元的售价,即普通大芯板 100 元一张,环保大芯板 120?150 元一张。只要算一笔账客户就明白了。如果一个家庭装修房子的时候需要 20 张大芯板,买含甲醛的大芯板是 2000元,买环保大芯板是 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