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第 1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作出图形经过一、两次轴对称的图形. 2.会利用作轴对称图形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 数学思考 经历对称变换的画图、观察、交流等活动,理解其基本性质. 问题解决 通过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轴对称作图. 教学难点 利用对称变换设计图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直尺、圆规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轴对称是________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2、图形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学生回忆并回答.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活动一】 操作把一张纸对折当做对称轴,把蓝靛纸夹在纸里,描左边的脚印,任取一点 P并向折痕做垂线,垂足是 D。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两个图形轴对称.用刻度尺测量PD、PD’ 想一想:左脚印和右脚印有什么关系?l与 PP’有什么关系 解:两个脚印全等,PD=PD’,l是 PP’的垂直平分线 小组活动: 学生们互相观察图片、思考交流下列问题 (1)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发生改变,所得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发生改变吗? (2)你得到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吗? (3)右侧图形上的点都是左侧上某一点的对称点吗?点P′是点 P的对称点,连接 P′P,则对称轴 l垂直平分线段P’P吗? 归纳 1、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1.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性质.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 和 也会发生变化 2、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3、新图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问题:如图,你能画出A 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画图,交流做法。 教师活动: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作对称点的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