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固有免疫:【由固有免疫细胞介导】 【由表面模式识别受体非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 *2、适应性免疫:【由T、B 细胞介导】 【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异物】 【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 *3、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胸腺:T 细胞成熟的场所】 【骨髓:B 细胞成熟的场所】 *4、外周免疫器官:【成熟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人体重要的生理性保护屏障】 【产生大量分泌性IgA】 【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6、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 7、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血液——淋巴组织】 【反复循环】 【主要参与:T 细胞】 8、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9、免疫反应性:抗原与产生的抗体或致敏 T 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10、半抗原:【无免疫原性】 【有免疫反应性】 【小分子物质】 *11、佐剂:【与抗原混合免疫】 【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12、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特殊化学基因】 13、B 细胞表位:【供 BCR 识别的表位】 【特点:无需 MHC 提呈,天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构象或线性】 14、T 细胞表位:【供 TCR 识别的表位】 【特点:需要MHC 提呈,线性短肽,8-12个氨基酸等】 *15、交叉反应性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表位】 【均能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16、TD-Ag:【胸腺依赖抗原】 【主要为蛋白类】 【诱导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有CD4Th2 细胞参与】 【天然抗原多为 TD-Ag】 *17、TI-Ag:【非胸腺依赖抗原】 【主要为多糖】 【直接诱发B 细胞分化,产生IgM 为主的抗体】 18、超抗原:【以极低浓度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的蛋白质,产生强烈应答】 【特点:无 MHC 限制性、多克隆、非特异性激活T 细胞】 *19、Ab:【抗体】 【B 细胞受刺激】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 20、HVR/CDRs:【高变区/互补决定区】 【VH 和 VL 共 6 个高变区组成】 【抗原结合部位】 【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21、Fab 段:【由 L、VH、CH1 构成】 【结合抗原】 *22、中和作用:【抗体直接结合病毒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