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互相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B 。A.界线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2.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 B 。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语言区3.试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D 。A.教育内容 B.教育措施 C.教育工具 D.教育的物质资源4.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 C 。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积木区5.《幼稚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稚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C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6.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晰、界线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A 。A.界线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7.幼稚园环境是指 D 。A.幼稚园生活环境 B.幼稚园心理环境C.幼稚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稚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原因8.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A 。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9.决定一种班级活动区数量的重要原因是 C 。A.教师教学的需要 B.幼儿的人数 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D.幼稚园的规定10.容易对学前小朋友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原因是 B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11.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 B 。A.语言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积木区二、概念解释1.幼稚园环境:广义的幼稚园环境,是指幼稚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稚园环境指幼稚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稚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稚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稚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增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幼稚园的精神环境重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稚园的心理气氛,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2.环境创设: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足运用环境中多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3.活动材料:为幼儿多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多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4.行为情境理论: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他通过数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种人的行为,就需要观测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重要观点包括在相似的情境中,不一样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行为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