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 課 目 錄第一章 品質管理概說第二章 統計學概論第三章 機率概論及機率分派第四章 統計製程管制與管制圖第五章 計量值管制圖第六章 計數值管制圖第七章 製程能力分析第八章 允收抽樣的基本措施第九章 計數值抽樣計畫第十章 計量值抽樣計畫第十一章量具之再現性與再生性第十二章品質管理之新七大手法第十三章品質成本 1、品質成本之意義Juran 提出的品質成本曲線理論(Cost of Quality),在 80年代已備受挑戰。他以為當品質改善至某一程度時,就算再大量增长資源改善,其效果是不明顯的。因此所謂零缺點是不切實際的理想。當時亦流行當品質達到某一範圍,便算合格。 第十三章 品質成本◎由於科技進步,各類儀器能夠取代人手,發揮防止次品出現的機會。一個突破性的品質成本曲線出現。假如在預防和檢定增长資源方面,「零缺點」理想是可以 達 到 的 。 再 加 上 當 時 日 本 一 位 品 質 管 理 專 家Taguchi, Ishikawa, Kaizen 等都抱著同一理念。裘蘭博士(Juran,1993)提出,可透過如下 4 大項目來做為評鑑全企业品質推行之狀況績效:(1)不合格品質的成本(2)市場地位(3)組織的品質文化(4)企业品質系統的營運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除了各項品質指標以外,綜合性的品質成本最為重要,它不僅表达經營績效的良窳,也顯示品質管理的努力和好壞。品質成本之意義Kaplan 對品質成本定義為「一種財務性,有系統地對預防、測試、修改不合格品等相關發生成本的衡量數據。」因此,品質成本制度所衡量的範圍應包括為達到品質目標所相關之訓練、檢查、修護、材料浪費及商機喪失等成本。品質成本制度与否針對品質改善程序有所幫助雖有仍有爭論,但其本源不一样於製造程序的特性,其定義及執行措施,也许需要依據企業特性做定義、分類及修正。品質成本分析對企业經營管理具如下 3 點好處:(1)以金錢來量化品質問題及其嚴重性,對經營管理者具有較大的說服力。(2)凸顯减少成本的所在和機會。(3)减少顧客的不滿意,以免影響企业形象及營業額。2、品質成本的種類企業效率之衡量經常是透過金額來評估之,品質績效之衡量亦不例外。然而,與品質有關活動又與企业的其他活動密不可分且交織於其他部門之間,因此,导致對品質績效之衡量、品質成本之評估與分析時,會與生產、銷售、維護、檢驗、庫存等活動不易分割。同理,投入在與品質有關之成本也與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維護成本、檢驗成本有所關聯。在本節擬介紹品質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