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作者:洪兰贞来源:《文教资料》2011 年第 34 期摘要:在当前的学校德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还未实现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而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参与度也不高。作者认为,如果能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企业为辅助、社区为平台,把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相互渗透的立体教育体系,也许就能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关键词:学校德育家庭德育校企合作社区德育在当今信息时代,学校不可能是一座“孤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协调、不一致,往往会导致教育效果互相抵消,产生“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会一阵风”和“5+2=0”等现象。如果我们能够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企业为辅助、社区为平台,把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途径、全方位、主体化转化,构建“四位一体”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相互渗透的立体教育体系,中职德育就能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以学校德育为龙头,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因此在德育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中职学校应树立“综合育人”意识,把学校的一切活动,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育人机制,包括德育管理、学科渗透、班级建设、团队建设,以及师德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真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育人格局。(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教书育人。学校的德育不仅仅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包括师德修养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外,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品行和情操,否则难以使学生信服。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水平。不只德育课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德育渗透。班主任更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求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真正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爱护学生。(二)依托社团优势,做到活动育人。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他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有了非常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技之长,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兴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他的活动都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