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肠癌(高中位T1—T3N0M0)临床路径 一、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 行经腹前直肠癌根治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2010 版》(卫生部编著) 1、 临床表现: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 2、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情况。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肿块。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诊。了解肿瘤大小、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指检时必须仔细触摸,避免漏诊;触摸轻柔,切忌挤压,观察是否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大便常规:检查应当注意有无红细胞、脓细胞。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内窥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以及完全性肠梗阻;肛周或严重肠道感染、放射性肠炎;妇女妊娠期和月经期。内窥镜检查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检查前进流质饮食,服用泻剂,或行清洁洗肠,使肠腔内粪便排净。内窥镜检查报告必须包括:进镜深度、肿物大小、距肛缘位置、形态、局部浸润的范围,结肠镜检时对可疑病变必须病理学活组织检查。由于结肠肠管在检查时可能出现皱缩,因此内窥镜所见肿物距离肛门距离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结合 CT 或钡剂灌肠明确病灶部位。 5、影像检查 结肠钡剂灌肠检查,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B 型超声:超声检查可了解患者有无复发转移,具有方便快捷的优越性。CT 检查:CT 检查的作用在于明确病变侵犯肠壁的深度,向壁外蔓延的范围和远处转移的部位。目前,结直肠病变的 CT 检查推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分期; (2)发现复发肿瘤; (3)评价肿瘤对各种治疗的反应; (4)阐明钡剂灌肠或内窥镜发现的肠壁内和外在性压迫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其性质; (5)对钡剂检查发现的腹内肿块作出评价,明确肿块的来源及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