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_第1页
1/6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_第2页
2/6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_第3页
3/6
1 第1 章 石油 概念:石油(Petroleu m)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产) 类型: 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重质降解原油(芳香沥青质型、芳烃环烷型) 逆蒸发原理: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形成凝析气。 当油层中烃类系统的温度(或压力)介于临界温度(或压力)和临界凝析温度(或压力)区间,凝析油发生的等温增压(或等压降温)反常气化现象。 烃类纯物质的相态: 在温度一定时,随压力增加,体积缩小,到达露点 A 后,压力不变而体积继续缩小,直到泡点 B 后,压力增大体积变化甚微,露点 A 为开始液化的点,泡点 B 为完全液化的点,A-B 为气液两相共存区段,其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大小取决与温度,温度升高,A-B 线段逐渐缩小,直到临界点 K。 多组分烃类相态及凝析气藏的形成: 多组分烃类物系相态图与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图不同,其露点线和泡点线交绘于临界点 K,所围区域为气液两相共存区,临界凝析压力点 K2 和临界凝析温度点 K1 之间为逆凝析区,在该区内,低压条件下(B3)为气态,压力增大到(B2)后,压力增大液相反而减小,到 B1 点则完全气化,这与正常蒸发概念完全相反,称为逆蒸发,相反的过程称为逆凝结,凝析气(油)藏的形成正是逆蒸发(逆凝结)相态转变的结果。 临界凝析温度点 K1:多组分相态中,不管压力多大,凡高于此温度便不能形成液体。 临界凝析压力点 K2:多组分相态中,不管温度高低,凡高于此压力便不能形成气体。 海陆相石油的区别 2 第2 章 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total/absolu te porosity ):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100trtpVV 有效孔隙度(effectiv e porosity )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100ercpVV 常简称为“孔隙度”;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储集层大多在10-20% 碎屑岩孔隙类型 Schmidt 等参照研究程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结构类型),结合碎屑岩的具体特点,将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 种类型: 1)粒间孔隙 局限于粒间的孔隙。 2)特大孔隙 按照 Schmidt 的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 1.2 倍的孔隙属于特大孔隙。 3)铸模孔隙 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