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技术 矿井通风的主要任务是:向井下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除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防止事故发生;创造良好的井下气候条件;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控制事故扩大。在这里,对矿井空气成分、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不合理通风方式及危害进行叙述。 一、矿井空气成分 矿井空气是充满矿井巷道中的各种气体的统称。矿井空气以地面空气为主,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在成分和性质上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减少,混入了各种有害气体,混入了煤尘和岩尘,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也发生了变化。 (一)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地面空气基本相同: 1.氧 O2 氧是无色、无味和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比重)为 1.11,微溶于水,是人、动物呼吸和物质燃烧不可缺少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影响着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空气中的氧含量减至 17%时,人在静止状态下无大影响,但在工作时就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心跳;当氧含量减至 10%~12%时,会使人处于昏迷状态,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险;当氧含量减至 6%~9%时,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失去知觉或死亡。 在井下通风不良或无风的井巷中,以及在发生火灾,煤尘与瓦斯爆炸等区域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可减至 1%~3%以下,所以在进入这些井巷之前,必须认真检查,只有在确认无害时方可进入。井下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得低于 20% 人呼吸耗氧:休息耗氧 0.25l/min;工作耗氧 1-3l/min;人耗氧占总耗氧的8.3%。 按耗氧 3l/min,地面空气氧含量 20.96%,井下空气氧含量 20%,可计算出井下供风量,即: 3/20.96%=14.3l/min.人 (x-0.0143)*20.96%/x=20% x=0.3112m3/min.人 井下供风量:0.3112/8.3%=4m3/min.人 2.氮 N2 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对于空气的相对密度(比重)为 0.97,微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氮在通常情况下无毒,但在空气中氮含量很多时,会因氧含量相对减少面使人窒息死亡。在采空区或废弃的旧巷内,因不通风可能积聚大量的氮气,因此不经检查不得进入这些巷道。 3.二氧化碳 C0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比重)为 1.52,由于比空气重,所以常积聚于巷道底部或下山盲巷无风流的地方。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有毒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对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