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棉花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兵团棉花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全文棉花是兵团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兵团棉花优势区域布局落实不到位,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弱化,棉花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棉纤维短绒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等重要品级指标,低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今年国家在新疆棉区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兵团棉花销售将直接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巩固发挥兵团棉花产业的优势地位,全面提升质量效益水平,意义重大。现就加强兵团棉花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调优做强棉花产业战略不动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区域布局,改善品种和纤维品质结构,改进栽培模式,加强残膜治理,提升机采质量,加快推进清理加工自动化改造,切实加强质量管控工作,全面提升棉花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进兵团棉花产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二、任务目标建立实施棉花产业全程质量管控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全兵团细绒棉皮棉综合等级达到3级以上,2级皮棉占比达到40%以上,平均绒长和断裂比强度达到28以上,异性纤维含量控制在0.3克/吨以下,皮棉纤维籽屑控制在800-1400粒/100克棉纤维;全力恢复巩固兵团棉花的质量优势和品牌声誉,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三、重点工作为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必须着力加强棉花生产全程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一)优化区域布局,退出低产棉田和次宜棉区。依据棉花品种生态布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和次宜棉区,集中发展优势高效棉区。着重在一、二、三、五、六、七、八、十三师的阿拉尔、沙井子、库尔勒、塔里木、前海、博乐、芳新、车排子、莫索湾、下野地、哈密第1页共6页等垦区建设优质棉基地。有效积温3800℃以上、无霜期ge;200天的早中熟棉区,要选择生育期在130天以下的中早熟品种;有效积温3500-3800℃、无霜期175-193天的早熟棉区,要选择生育期在125天以下的早熟品种;有效积温3100-3550℃、无霜期165-190天的次宜棉区,要加快结构调整,退出棉花种植。(二)加强种子管理,改善品种结构。制定实施兵团棉花品种准入制度和品种推介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从源头抓起,狠抓品种质量,杜绝乱引、乱调、乱推品种的行为。植棉规模大的师主栽品种3-4个,规模小的师主栽品种2-3个,各师主栽品种面积占比不得少于80%;团场实行一主一副,主栽品种面积不得少于90%。主栽细绒棉品种纤维长度不得低于30mm,断裂比强度不得低于3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3.5-4.9,长度整齐度指数不得低于80。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适度发展长绒棉、中长绒棉等专用棉,保持长绒棉的生产优势,丰富棉纤维品质结构,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各师要结合实际建立稳定的良繁基地,严格良繁程序,确保种子质量。各师确定的年度棉花主栽品种方案要报兵团农业局备案。(三)改进栽培模式,为提高机采质量创造条件。按照单产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转变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意识,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在精量播种、节水灌溉技术全覆盖和种子质量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株行距,适当调减理论株数,探索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提高脱叶效果和机采棉质量创造条件。(四)完善喷施技术规程,提高脱叶质量效果。按照脱叶剂对气象条件的基本要求,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总体状况,科学把握喷施时间、药剂配比和喷施次数,加大喷施机具的技改力度,提高脱叶剂喷施质量和脱落叶效果。严格执行棉花脱落叶剂喷施机具作业证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喷施作业质量大幅提高。坚持开展脱叶剂施用技术区域调查试验,制定不同区域机采优良品种、栽培模式和脱叶剂施用技术的科学配套方案。第2页共6页(五)以籽棉质量管控为重点,加快提升采收、打模、拉运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采收、打模、拉运环节机械作业质量管理,是控制籽棉水杂含量、降低异性纤维混入和提高籽棉质量的有效途径。一要严格执行籽棉四分管理制度。分品种采收、分品种和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