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彰显学生自主管理特色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及帮助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活动与学习方面事务的管理模式。它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这种管理模式能切实把学生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管理的客体是学生,而教育管理的主体也是学生。学校和老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及时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予集体事务管理的热情,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主动处理好人际关系、主动规范课内外的行为习惯。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我校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引导教师逐步从教育对象的“被动德育”向“主动德育”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德育实效。 学生自主管理旨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施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因此我校坚持从学生身边的事情抓起,低起点切入,小目标实施,分层次推进,多渠道拓展,力图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实现途径,使学生在生活上学会自理,学习上学会自主,行为上学会自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探索: 更新德育工作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的传统德育管理存在着重灌输,轻引导;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行为的现象。德育内容空洞,德育条例生硬,德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受教育者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接受管束。由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要使学校德育改变这一现象,除了更新内容和方法以外,首先是要更新德育工作理念。 1.更新教师的德育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学校每个教师都是管理者,同时每一个学生也都是管理者,因此,我校首先在教职工中,树立“全校师生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不断加强师德校风建设,严格规范教职工的行为,用教师的自律唤起学生的自律,用教师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用教师的德育理念唤醒学生的德育理念。 同时,我们还在教职工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不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活动的主宰者、包办者,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强化德育科研意识,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