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_第1页
1/7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_第2页
2/7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_第3页
3/7
1 第二章 社会与文化 第一节 理解“社会” 一、社会的涵义 1 .在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为:村民集会。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古籍中有时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2 .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 3 .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和认知多种多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①一种观点被称作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又称社会实在论) 该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G.齐美尔和美国的斯莫尔等人。 ②另一派叫做社会唯名派(social nominalism)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卢梭和 G.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F.H.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这两种观点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也未免失之偏颇。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社会的特点 2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人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人是社会活动的发动者,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是社会过程的推动者。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是人群而不是单个的个人,单个的人是不能成其为社会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这些联系概括起来是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所谓横向联系,即同一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社会分工越发达,这种联系就越发展。所谓纵向联系,即历史联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