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 第一节 理论来源 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1.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对比。 2.孔德:家庭—细胞,阶级(喀斯特)—专门组织,城市和社区—实际器官 3.斯宾塞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特征,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5.涂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6.涂所倡导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观点,对社会秩序、整合和稳定的重视,以及对结构分析的强调,都对现代功能主义又直接影响 二、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7.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说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 8. 拉德还突出强调了社会结构概念,指制度化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配置 9. 拉德克利夫-布朗还指出了以前的功能分析所存在的“目的论”倾向,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10.马林诺夫斯基勾勒出了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11.马林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12.总之,功能主义者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以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 第二节 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 一、社会行动理论 1.帕森斯早期受韦伯的影响较大,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此书被看作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对社会学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依赖于被行动者内化了的规范或规则,后者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 2.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 行动者 目的 行动的条件:不可控,难改变 情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 手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