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 1. 社会: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 2. 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而且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社会唯实论认为则认定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社会独立于并且决定着个人的动机、意识及行动。 3. 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性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社会唯名论坚持个人存在的真实性,而社会不具真实性、实在性。 4. 文化特质: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能独立地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5. 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这种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6. 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7. 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它是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采取的行为方式。 8. 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是少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及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9. 我族中心主义:某一族群的成员因为过分认同本族群文化而对其他族群的文化表示不理解、批评以致否定,这种现象称为我族中心主义。 10.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族群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族群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族群的文化。 11. 文化冲突:是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它常表现为某种文化的拥有者排斥、抵触另一种文化,当一个族群刻意要抵制另一种文化时,他们或者采取封闭的策略,或者对异文化进行否定性的批判。 12. 文化融合:是以拥有两种文化的群体的相互交往(被迫的或自愿的)为基础,通过长期的相互交往,原来的两种文化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而趋于一致的现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3. 人的社会化:指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 14. 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15. 代沟:转型社会对于社会化的影响也在两代人之间的代际互动和代际文化传递活动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代沟问题。 16. 再社会化: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几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