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心理学试卷

社会心理学试卷_第1页
1/7
社会心理学试卷_第2页
2/7
社会心理学试卷_第3页
3/7
第 1 页 (共 7 页)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试卷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 卷) 科目:社会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本大题共 10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D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维度是( A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3. 在接受别人对待时,纵使施予者出自善意,但如接受者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时,也会心生抗拒。这种心态称为( B ) A. 出丑效应 B. 心理反感 C. 过度理由效应 D. 认知失调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以( A )为基础的联系。 A. 情感 B. 认知 C. 利益 D. 兴趣 5. 危机现场中,在场人数愈多时,见义勇为的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而愈少。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冒险偏移 B. 谨慎偏移 C. 旁观者效应 D. 社会抑制 姓名: 学号: 班级: 第 2 页 (共 7 页) 6. 研究显示,( D )因素对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经济地位 B. 相貌 C. 个人能力 D. 依恋类型 7. 六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发动了侵略战争,这种对中国人民的侵犯是( B )。 A. 目的性侵犯 B. 工具性侵犯 C. 报复性侵犯 D. 动作性侵犯 8. 在人际交往的( A )阶段,人们希望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对日后关系积极定向。 A. 定向 B. 情感探索 C. 情感交流 D. 稳定交往 9. 1898 年特里普利特对骑自行车人单独行驶、陪伴行驶以及竞赛的速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发现了( C )现象。 A. 群体极化 B. 去个性化 C. 社会助长 D. 旁观者效应 10. 在一个好的集体中,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 B )。 A. 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B. 从众 C. 老师的威信 D. 认知失调 二、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分,本大题共 15分) 1. 社会测量法 莫雷诺首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用以了解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最早见于莫雷诺 1934年的《谁将幸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会心理学试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