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书育人立德为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要求的最高标准。作为一位人名教师,将义无反顾的肩负起这神圣的职责。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把立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努力践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金钱、地位、名利面前,更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高尚的道德影响人,用无私公正的行为教育人,为祖国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具备丰富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白云选择了天空,是想映衬天空的高远辽阔;星光选择了长夜,是想展示繁星的明亮闪耀;江河选择了大海,是想成就大海的博大宽广;雨露选择了土地,是想见证雨露的甘甜晶莹;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是想实现人生的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心去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既然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这份责任,我将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肩负起这神圣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的话,精辟的概括了教师职责的神圣和巨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2者,还要“传道”和“解惑”。“道”即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指人的社会公德,有时它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韩愈把“传道”放在教师职责的第一位。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去塑造更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呢?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努力践行。方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祖国之花朵。早在中国古代,古人就曾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即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是要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才能够为国为民建立功绩。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集三者于一身。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以此“立德”。他培养了“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开创了积极入世的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从而“立功”。他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可以说是万世不刊之论,此为“立言”。由此看来“立德”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教师来说,更要把“立德”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传承中华民族之美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人们把“德”看成是最好的字,也是对教师要求的最高标准。“德”其实是指一个人独特的风格,既包括人的内在的涵养,也包括外在的风度,始终表现着3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