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COMP2121】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编制单位: 《离散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COMP2121] 1 课程承担单位[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2010.11.29] 审核人[ ] 审核日期[2010.11.30] 批准人[ ] 批准日期[2010.12.01] 一、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软件技术(中加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加合作办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加合作办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第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中数学》,后续课程包括本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后续课程具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世界, 2 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和代数系统等相关知识,了解本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本课程与专业课的联系。 2、技能目标 能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中很多概念及算法,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离散建模能力,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五、参考学时: 60 学分 4 六、设计思路 《离散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后继课程服务的一门职业素质课。理论教学内容是根据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培养理念的原则,按照学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内容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代数系统共四个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数学基础;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