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设计思路:“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敏感的话题常常困扰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而幼儿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二、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PPT、教师教学资源) 三、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1、师生做“毛毛虫变蝴蝶”的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动课题。二、 基本环节(一)师:小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会是什么神奇的事儿呢?你们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东西?(肚脐)为什么有肚脐呢?它是用来干什么呢?(教师小结;幼儿想象自由交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播放 PPT。出示动物(鸡、熊猫、青蛙)是怎样孕育小宝宝的图片,说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里面有什么?(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以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1、讲故事《小种子找朋友》,帮助幼儿理解宝宝是怎样进到妈妈肚子里的。2、讲故事《长大的小种子》,帮助幼儿理解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样长大的?3、讲故事《神奇的吸管》,帮助幼儿理解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样吃饭的? (三)通过提问谈话,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1、宝宝是怎样进到妈妈肚子里的?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长的呢?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样?(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颗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边,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体里面去了。)他们在一起,往妈妈肚子里舒适的子宫游过去。2、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获得营养的呢?(小朋友知道是妈妈吃很多东西,通过食道、胃、小肠、脐带传给胎儿。)请个别小朋友问妈妈,妈妈吃了什么?再回来告诉老师。3、胎儿慢慢的长大,是怎么逐步长大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变成受精卵——长出头和躯干——有了心跳——胎动——胳膊小脚开始活动——身体结实——开始偶尔张开眼睛但是还看不见东西——转动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