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新建铁路遂渝线 一、项目工程概况 1.项目背景 承担成都至重庆间主要铁路客货运输的成渝线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标准低,能力小,线路较长(成都至重庆铁路长504km,成渝公路340krn),长期超负荷运行。从成都和重庆至广州则需绕行川黔铁路和湘黔铁路。长距离和低速度运输制约了川渝地区的社会经济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铁路通道。 铁道勘察设计部门于1999 年开展了遂渝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同时进行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设计部门在线路走向上提出了三个大方案——经合川取直方案、两跨嘉陵江方案、经铜梁璧山取直方案。 分析:项目背景中应明确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关系。 2.地理位置和线路方案 工程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一东南部,涉及四川省和重庆市。三个线路方案起点均为达成铁路的遂宁车站。贯通方案经过四川省遂宁市、重庆市的潼南县、铜梁县、合川市和北碚区。线路出合川车站后折向东南,穿越全线最长隧道——九峰山隧道(长6356m)进入重庆市北碚区,然后以全线第二长隧道——白云寺隧道(长4112m)穿越缙云山,最终接入回龙坝车站,正线全长约141km,贯通方案新建长度最短。 两跨嘉陵江方案同样经过四川省遂宁市,重庆市的潼南县、铜梁县境、合川市和北碚区,不同于贯通方案的是工程从合川至北碚的线路为了绕避缙云山,采取了两次跨越嘉陵江的方案。在澄江镇和草街镇间第一次跨越嘉陵江,在既有襄渝铁路和公路嘉陵江大桥之间第二次跨越嘉陵江,最后接轨于北碚车站,正线全长145km。 璧山取直方案经过四川省遂宁市,重庆市的潼南县、铜梁县和璧山县,线路在铜梁县西泉镇穿越全线最长的西泉隧道(长7880m):线路最终在重庆市北碚区与渝怀铁路相接,正线全长约149km。 从建筑长度看璧山取直方案最短而两跨嘉陵江方案最长;从静态投资看璧山取直方案最小,两跨嘉陵江方案最高。 3.主要工程内容 铁路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征地拆迁、施工准备、路基、桥涵、隧道、站场、电化、绿化及防护;运营期则主要包括礼车运行、站场作业和机车车辆装备、拆返等(表 1 和表 2)。 分析: (1)铁路建设项目有新建、增建二线、电气化、增容改造等类型。报告书应明确线路起、终点,经过的地级市,增建二线、电气化、增容改造项目应明确利用线里程、废弃既有线里程、单绕里程和双绕里程(包括单绕或双绕后既有线的利用或废弃情况);明确线路等级(单双线、牵引方式、客货设计速度和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