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战略性举措,是实现由重治标向重治本的转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近年来,公安机关以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创新“网格布控、立体防控、联动防范”的治安防控新格局,积极探索打、防、管、控相结合的防控新模式,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平安建设,确保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和实施。现结合靖边县实际,对公安机关如何创建基层社会治理谈谈一些看法。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社会防控观念淡薄,整体联防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是缺少统筹规划,公安机关仍在孤军奋战。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党委、政府将其纳入社会动态化管理的大局中去统筹谋划,但防控建设投入往往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各部门思想不够重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造成了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二是部分企业和单位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认识不足。只重视经济工作和企业内部安全,而忽视了全县社会治安大环境,不能积极配合和参与全县的联防联治。三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意识不强。大多数单位和市民只注重自身技防、物防的落实,对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认识不足,认为治安打防控工作责任在于公安机关,存在事不关己的利己心态,公安民警苦口婆心的宣传发动时常不被理解,得不到社会各界的鼎立相助,使得公安机关经常处于治安打防控“单一作战”的尴尬局面。四是自我防范较差,社会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分散劳动经营和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使住户防范能力大幅下降,形成太多“真空”地带,成为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部分群众自防意识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群众中“你治我安,与己无关”的倾向突出,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二)、影响基层社会治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个别基层领导对群众提出的意见重视不够,决策前不能广泛听取民意,决策办事违民意、失民心,引发群众上访。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以至小事拖大。三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和群众受经济利益驱动,置法律、政策于不顾,引发不安定因素。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四是极少数人仇视政府、仇视社会,一旦有群众因拆迁补助、事故赔偿、意外事件等寻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