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 PJI 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迅速增加,PJI 病例数量也日益增多,关节外科医师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PJI 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诸多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随着PJI 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愈加深入,一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已常规应用于临床诊疗,也有新的诊断标准被提出并接受更大范围的验证,还有新的治疗方案正在接受更高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检验,我们对 PJI 有了更全面、正确的认识。而另一方面,PJI的诊治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与阐释,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与争议,给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带来诸多困惑。准确的诊断与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提高 PJI 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目前基层医师对于有较高可操作性的临床实践指南的需求十分迫切。在上述背景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织国内 PJI 领域专家,组成《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充分征询各方意见,列出临床实践工作中最受关注和最迫切需要指导的一系列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尤其关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专家经验,总结编写成《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希望能为广大国内同道在 PJI 的诊治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意见。PJI 的诊断一、PJI 的定义PJI 是指发生在人工关节植入部位并累及人工关节假体及其临近组织的感染。PJI 由微生物侵入关节部位引起,通过微生物、植入材料和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PJI 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及关节液化验结果、微生物培养、假体周围组织组织学检查及术中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临床诊疗中,很难根据单一辅助检查指标做出明确诊断。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不仅有利于 PJI 诊断的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实现不同的学术研究间的一致性。多个学术组织提出过不同的 PJI 诊断标准[1-2],本指南推荐使用目前国际应用最为广泛和接受度最高的诊断标准,即 2011 年由美国肌骨感染协会制定并于 2013 年第一届人工关节感染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ConsensusMeeting,ICM)修订的 PJI 诊断标准[3-4],具体标准见表 1、2。符合主要标准中的任意一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