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 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 他 有毒有害物 质 等危害,也 存在高处 作业、密闭 空 间 作业、高温 作业等产 生的职业危害,劳 动 强 度 大、劳 动 时间 长 的问 题 也 相 当 突 出。不同 施工过程存在不同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地铁 施工较为常 见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 括 : 粉尘 (矽 尘、水泥 尘、电焊尘、石 棉 尘等)、噪声(机 械 性噪声、空 气 动 力 性噪声)、高温 、振 动 、紫 外 线 作业、电离 辐 射 作业、化学毒物 等。其 中化学毒物 又 分 为: 建筑 物 防水工程作业产 生沥 青 烟 、煤 焦 油、甲 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 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 (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前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 条件、资 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