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_第1页
1/7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_第2页
2/7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_第3页
3/7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即 神经细胞( nerv e cell ) 和 神经胶质细胞( neu roglia cell )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 .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依据某些结构特征可分辨出三个组成部分; 细胞体( soma )、树突( dendrites )和轴突( ax on ) 。 2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目前较为确定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 转运功能,构成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代谢特质的“转运站”; ② 参与血脑屏障的组成; ③ 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具有绝缘作用; ④ 填补神经元的缺损; ⑤ 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胶质细胞可摄取和贮藏神经元所释放的递质,必要时重新释放出来,以调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神经冲动的产生 (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 ( 2 )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 2 .神经冲动的传导 ( 1 )局部电流学说:无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 2 )跳跃传导学说: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3 .神经传导的一般 特征 ( 1 )生理 完 整 性 ( 2 )绝缘性 ( 3 )双 向传导 ( 4 )相 对 不 疲 劳 性 三、神经无间的信息传递 1 .化学性突触传递 ( 1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 突触小泡 ( 2 )突触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 citatory postsy naptic potential, EPSP ) 是由于突出触后膜对 Na + 、 K + ,尤其是 Na + 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 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超极化,称为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 naptic potential, IPSP ) , IPSP 的幅度因神经元膜电位水平的不同而改变。 IPSP 的机制主要是对 K + 和 CL ˉ 尤其是 CL ˉ 的通透性升高。 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的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施加影响的总和。空间总和 时间总和。 2 .电突触传递 电传递的速度快, 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即突触延搁),电突触常可和比学突触一起构成混合突触。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 1 )传入侧支性抑制 ( 2 )回返性抑制 2 .突触前抑制 第二节 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脊髓神经元 ( 1 )运动神经元池:一块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