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 ction)X 线诊断 肠管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为肠梗阻。系常见的急腹症,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及血运性肠梗阻三类。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的狭窄或肠外的粘连、压迫等原因所引起。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麻痹,是因腹部炎症、外伤或手术等所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又称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是因肠系膜血管栓塞而致肠管血运不良,引起肠运动能力丧失所致。以上述前两种常见。 (一)检查方法 X 线检查一般用透视及腹部平片。透视可大致了解有无肠梗阻、立位或仰卧位平片,可帮助明确肠梗阻的部位及性质,通常不能显示梗阻的原因。急性肠梗阻一般不作钡餐检查,必要时可用碘液造影。常用碘液为60%泛影葡胺 60m l,经胃管注入,分别于 1.3.6h 摄片。正常1h可达盲肠。如碘液 3h 内到达结肠,且小肠无明确扩张,可排除小肠梗阻。3h 后碘液未到结肠,只见小肠扩张,其远侧再无胀气的肠曲,则可诊断机械性小肠梗阻。如 6h 到达结肠是不完全性小肠梗阻;6h 后结肠仍不显影,如无其它多发性肠梗阻或较窄性改变时绝大多数为完全性梗阻。 (二)有关的肠管X 线解剖和生理 肠管的形态与位置前已述及不再重复。空肠与回肠虽没有明确界限,但其粘膜皱襞是不同的。在肠腔扩大时,空肠肠管内有多数横贯肠腔的环状皱襞影,排列如“鱼肋状”或弹簧状(图 5-37),且分布在左中上腹部;而回肠则无明显的皱襞影,仅呈光滑的管状透光影,多位于中下腹部。结肠扩大时,可见半月状皱襞,管腔明显大于小肠,且位于腹部周围。 图 5-37 胀气肠管示意图 1.空肠 2. 回肠 3. 结肠 胃肠道在正常时是含有气体和液体。70%气体来自吞咽,其余气体为血液弥散至肠腔内以及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气体入胃后,可经嗳气从口腔排出,亦可经幽门至小肠。气体在小肠时,以小气泡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由肠壁吸收入血经循环呼吸从肺排出。另部分随肠蠕动入大肠。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小儿则较多。肠内液体来自胃液、肠液、胆液及胰液,还有进入的食物,总量每日可达 7000-8000m l,但绝大多数经小肠、大肠粘膜的再吸收入血,仅少量随粪便排出。因此肠内并无多量液体滞留。 (三)正常腹部平片所见 正常腹部平片可见胃内气体,立位聚于胃泡,并可见液平面;卧位时气体则聚于胃体与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可见积气,小肠内一般无积气,有时可见散在的、小片状积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