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 1 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是经过长期历史进化在宿主内形成的定植微生物群落,他们对宿主是有益的和必需的,在正常状态下是无害的.在胃肠道中生活的细菌大约有lO14 个,由300 —500 种微生物组成 ,相当于人体细胞的l0倍,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好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达 97% 一 99% 以上.胃内由于胃酸的影响,细茵的种类和数目较少,通常小于 l03 CFU/m 1.在胃中仍可以分离出乳酸杆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但只有乳酸杆菌能被大量分离出来.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十二指肠正常菌群与胃相似;空肠细菌浓度一般小于 105CFU/m 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而回肠末端细菌浓度为l03— 107CFU/m l,并且革兰氏阴性杆菌超过革兰氏阳性杆菌.大肠细菌的数量远远超过小肠,数量达 1011—1012CFU/m 1.这主要是由于结肠内容物移动缓慢所致,且大肠内环境呈中性或弱碱性,有利于细菌大量繁殖.粪便干重的l/3 为活细菌,其中厌氧菌的数量超过需氧菌的100— 10 000 倍. 定居于胃肠道的菌群按照对宿主的作用可分为 3 类: (1)共生型: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这些菌对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2)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这些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而且是保持微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在病理情况下,其数量异常增多,就可致病. (3)病源菌:大多为外籍菌群,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类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但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就会使人体发病. 2 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1 营养作用 (1)物质代谢作用:肠道菌群的重要物质代谢作用就是发酵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和上皮细胞产生的粘液。肠道微生物区系基因的多样性提供了明显不同于宿主的酶的多样性和生化途径的多样性.糖类发酵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包括不能消化的糖(抗消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和一些没有消化的寡糖,同时也能分解部分的多肽和蛋白质.物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短链脂肪酸.主要的短链脂肪酸是乙酸、丙酸、丁酸.丁酸 主要被肠上皮细胞吸收,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乙酸与丙酸 主要由门静脉转运到肝脏,由肝脏代谢. (2) 合成作用肠道厌氧菌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如 B1、B2、B12,维生素 A、E、K 等,且可产生多种微量元素与矿质离子,参与钙、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