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 定 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历 史 沿 革 1.《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指出本病是一虚实相间的复杂证候。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2.《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是“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依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并提出治疗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3.《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提出肺站胀是由久病肺虚,又感外邪所致。 后世医家多将本病附 载 于 肺痿 、肺痈 之后,有 时 又散 见 于 痰饮 、喘促 、咳嗽等门 ,在 认 识 上不断 有 所充 实发展 。 4.《丹溪心法·咳嗽篇》提出肺胀病理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 5.《医学正传·咳嗽》:“肺胀者,主收敛……用诃子为君。”强调了肺虚气不敛降的一面。 6.张璐玉《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而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范围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度陈旧性肺结核。肺性脑病—肺胀的危重证候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久病肺 内伤久咳、久喘、久哮、支饮、肺痨—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 出纳失常→日久气阴耗伤—发病基础 2.感受外邪 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生物、气候、刺激性理化因子)反复乘袭→ 诱使本病发作→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3.痰挟血瘀 病久肺虚,内有郁结之痰→反复感邪→肺气郁闭→血行无力→痰瘀互结肺,滞 留于心 二、病机 1.基本病机 久咳、久哮、久喘、肺痨、支饮—日久不愈,反复感邪→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肺胀 2.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 1) 病 变 首 先在肺 生 理——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司卫外 病理——邪从口鼻、皮毛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