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答: 胸腔闭式引流是用于排出胸腔积液及气体, 促使肺复张和胸膜腔闭合、预防胸腔内感染的胸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封闭式引流的原理: 当胸腔引流管与外界相通,由于大气压作用,胸膜腔变为正压,肺部被压迫,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紫绀,严重者因胸膜负压消失及纵隔扑动的有害影响,使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心排出量降低并刺激肺门部神经引起不良反射,导致循环衰竭以至死亡。所以胸腔引流必须是封闭式引流。 (1) 保持引流管通畅: 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经常挤压胸管。 操作时先用一手捏住远离胸腔端的引流管,另一手往胸腔方向挤压,以防止胸腔积液堵塞引流管。引流瓶的位置须低于胸腔,引流管的长度 60~100cm 为宜,引流瓶尽可能靠近地面,并妥善安置。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腔内造成感染。患者离床时,先夹住引流管再活动,接头处用胶布固定防止脱开,患者在床上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弯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排气排液情况, 正常水柱波动 4~6cm,并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胀,波动逐渐减少至停止。水柱波动大,提示肺不张或胸腔残腔大;水柱平液面,提示引流有漏气处;水柱在液面以上无波动,提示肺膨胀良好。 (2) 引流液量、性质的观察: 术后 24 小时内引流量一般为 150~700ml,24 小时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如果每小时出血 200ml且连续出血 3 小时以上,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术后引流液最初为血性,以后引流液颜色变浅。如果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引流液出现绿色或咖啡色应怀疑有吻合口瘘;引流液出现乳糜样改变(米汤样)患者为乳糜胸。 (3)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气体交换,对咳嗽、排痰、排气、引流等均有好处。按时给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亦可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锻炼,促进肺复张,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以助排痰。指导剧烈咳嗽的患者用双手按压患侧胸部以减轻疼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镇咳药物。 (4) 对年老体弱、体质消瘦的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5)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 2 次, 每日更换1次引流瓶。在更换引流瓶时,用两把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除认真检查一次性引流瓶外,还应注意包装是否破损及有效日期。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否红、肿,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6) 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立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条堵塞手术切口, 防止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