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与道德传统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至黄帝时期算起,至今已有 5000 多年历史了。而在期间伴随而生的道德传统,在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含义。所谓人生哲学,这是现代的说法,在中国古代叫做“为人之道”或“处世之方”。中国文化历为重视“为人之道”,“处世之方”,因而包含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建立现代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可供借鉴和吸取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生哲学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度过人生、如何安排人生的大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要解决人生关切的问题,小至人的生、老、病、死,生存与生活问题,大到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归宿等问题。总而言之,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问题,人生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人生理想问题,是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但能够获得关于人生哲理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能够从中得到如何有意义的度过人生、如何安排自己人生的深刻启示和教益。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和历史观问题,某一种人生哲学都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论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某一种人生哲学都是在一定的人性理论与历史理论的指导之下构建起来的,因此欲学习与研究人生哲学,必须对人性理论、历史哲学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我们主要是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论与历史哲学有所了解,有所认识。由之,我们不是把“人生哲学”当成脱离历史的抽象范畴,而是当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方”,当成历史哲学的一部分加以考察的。这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和方法论原则。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四种类型及其基本特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不同类型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或传统哲学的不同结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内涵。从中国传统哲学的不同结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内函来看,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一文中把中国哲学大致划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六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又提出“十家九流”之说。所谓“十家”,就是除了司马谈提出的“六家”之外,又增添了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班固认为“小说家”难以确认,故除了小说家之外,谓之“九流”。其实,从文化史的发展和历史的影响来看,诸子百家中主要是儒、道、墨、法这四大家,因而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也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这四种类型。儒家人生哲学是讲道德、重进取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儒家是道德型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