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精神在我心中作者:刘智慧发表于:2008-07-23由于我平时上课总是走神,发呆时犹如一尊活生生的雕像,一动也不动,思想怎么也集中不起来。就这样,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一点地从我眼皮底下逃之夭夭了。最近这几次单元测验,成绩都很不理想,尤其是语文,更是一落千丈;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我该怎么办呢?我心烦意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就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妈妈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华罗庚》给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好看吧,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我看后深受启发。华罗庚小时候家里很穷,中学尚未读完,就辍学在家,只好在自家的店里做伙计,站柜台。但他热爱学习,爱好数学,经常用香烟壳和被丢弃的废纸,演算数学题,在数学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顽强拼搏,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伟大的数学巨匠,名扬天下。我生活在蜜糖罐子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有着一流的老师上课……与华罗庚那时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幸福无比!可我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作为华罗庚家乡的孩子,又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学生,应当感到惭愧。看了《华罗庚》这本书,我十分感动,他自强不息,刻苦向上的精神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使我明确了学习目的,我要好好复习,争取期中考试考出应有的成绩。华罗庚精神在我心中永远闪耀。华罗庚(1910~1985),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华罗庚爷爷的精神伴我成长四(4)马卓h我,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一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