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天问一号携中国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 在飞行近 10 个月,祝融号火星车最终成功着陆火星,完成了天问一号“绕、着、巡”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成功着陆火星的第二个国家。接下来,“祝融号”火星车估计将在火星表面工作约三个月,而天问一号环绕器将为火星表面探测和地球的通信担当中继卫星,传送信号,等到火星车工作计划结束后,环绕器还将进行长达两年的深度探测工作。火星,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自 1960 年开始,人类已经对它进行了多次探究,其中,包括多辆成功登陆并开展工作的火星车。 “天问一号”的名称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这既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写照,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新时代全体青年学习。 特别能吃苦,青春正当时。毛泽东对年轻人曾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作为当代青年人,尤其是基层干部,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命,更要深刻领悟“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担当起时代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应对新挑战、抵御新困难,要在千锤百炼中干事创业,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建设基层、服务群众。 特别能战斗,奋斗须有为。探究太空无止境,攀登高峰路道远,载人航天工程越到后期越艰难险阻,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就越多,需要一支能打胜战的航天铁军。“5、4、3、2、1,点火!”“火箭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这些发射捷报伴随着掌声见证着中国“长征”再起航,也见证着我国航天工作者不息的战斗精神,回望中国航天的奋斗历程,是几代航天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斗志。新时代青年人,更要勇于砥砺奋斗,拿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决心,奋斗扬帆再起航,要时刻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广阔的基层舞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特别能攻关,青年当肩扛。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它的成功背后是无数航天人不畏艰险、夙兴夜寐的技术攻关,也是中国的航天技术进展的一个缩影,几代航天人凭借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