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调研报告目录题目………………………………………………………………………………………………3摘要关键词引言…………………………………………………………………………………3一、基本概况1)中国古典园林………………………………………………………………………………32)新中式建筑与景观…………………………………………………………………………3二、“意”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1)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精神…………………………………………………………………32)新中式景观的文化表达……………………………………………………………………3三、“源”新中式景观源于古典园林1)平面布局(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32)空间序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43)造景手法(1)看与被看(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苏州博物馆八角凉亭)…………………………51(2)藏与露(环秀山庄、姑苏会)…………………………………………………………6(3)渗透与层次(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7四、“衍”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的衍变理念传承1).结构与重组(1)色彩的抽取(苏州博物馆主体、,李公堤,姑苏会)……………………………………8(2)虚实结合(苏州博物馆)…………………………………………8(3)虚实结合(苏州博物馆)…………………………………………82)简化与转化(1)堆山叠石(拙政园、环秀山庄、苏州博物馆)………………………………………8(2)庭园理水(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10(3)植物的应用(拙政园、苏州博物馆)…………………………………………………113)传统符号的衍化转化(1)单体的模仿(李公堤、西湖新天地)…………………………………………………12(2)符号的提示(西湖新天地)……………………………………………………………12五、结语…………………………………………………………………………………………12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华东四市调研报告摘要:本文大体从“意”、“源”、“衍”三方面研究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通过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空间序列、造景手法等,并寻求传统园林与新中式建筑、景观的内在联系,探讨古典园林在新中式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延续。关键词:新中式景观古典园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姑苏会传承引言:开学初,学校老师组织了我们大三的学生于9月10日至9月19日到华东四市对宁波、杭州、苏州和南京进行建筑调研实习。对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宁波五散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馆、西湖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中山陵、四方艺术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考察,对滕头村、慈城古镇、西湖新天地、金鸡湖景区等进行规划设计方面的考察,对天一阁、环秀山庄、拙政园等进行园林设计方面的考察。其中,对江2南园林文化的游走认识尤为深刻,并被新中式建筑与景观设计深深吸引,回校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了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意”、“源”、“衍”三方面的传承。一、基本概况1)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栽体,是世界园林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古典园林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她得山水之性情,饱自然之意趣,是世界山水园林的典范。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性,当中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2)新中式建筑与景观新中式建筑与景观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