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脑膜刺激征meningealirritatationsign软脑脊膜受到炎症、出血或理化环境的改变刺激时可出现一系列提示脑膜受损的病征,称脑膜刺激征。【病因和机理】头痛、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脑膜上的三叉神经与迷走神经感觉性终末器受炎症性及机械性刺激所致。颈强直是由于支配颈肌群的颈丛神经受炎症,理化改变等刺激后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并伴有疼痛所致。而阳性的克氏征、布氏征、则是由于相应支配的神经根受刺激所引起。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两种。前者主要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后者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风湿病、白血病及某些病外疾病对脑膜的影响。【临床表现】1.头痛、呕吐:头痛常剧烈,是最常见的症状,病程早期即可出现。一般为弥漫性,有时有枕部和额部特别显著。呕吐则多为喷射性。2.颈肌强直:颈部肌肉强硬对被动运动有抵抗,如被动屈颈则有肌痉挛及疼痛。3.克氏征: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达 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 135°并觉疼时为阳性。4.布氏征:患者抑卧,被动向前屈颈时,两下肢自动屈曲为阳性,为小脑脑膜刺激征。另外还有皮肤感觉过敏,对听觉和视觉刺激过敏等。【鉴别诊断】一、细菌感染(一)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meningococcalmeningitis)冬春季节流行,起病急,病情险恶,脑膜刺激征表现显著:剧烈头痛、呕吐(呈喷射状)颈强并伴颈枕部、脊柱疼痛,克氏征、布氏征均强阳性,视听感觉过敏。但在流行期间可有“钝挫型”,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略有低热,乏力、腰痛等。脑脊液大多呈脓样混浊,细胞数可极高(在 1.0X109/L 以上),分类以中性分叶核占优,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皮肤出血点和脑脊液可查到脑膜炎双球菌。(二)结核性脑膜炎(tuberoublormeningitis)多见于儿童,发病多渐起,亦可相当急聚,临床症状除发热、畏寒、头痛等一般中毒症状,各项体征以颈肌强硬出现最早,有早期诊断意义。此时脑脊液已有改变:压力大多升高,澄清,无色,或微混浊,呈毛玻璃样,静置后往往有薄膜形成。细胞增多一般在0.05〜0.5X109/L 个,分类以淋巴细胞占优,糖及氯化物减少。(分别低于 1.96mmol/L 和119mmd/L)脑脊液中查到结核菌可确诊。也可用 PCR-DNA-Tb 检查确诊。(三)绿脓杆菌性脑膜炎(pryocyanicmeningitis)临床少见。除表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象与病程进展较缓外,最特征性的改变是脑脊液呈黄绿色,其颜色的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