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引自网络,是《化学和工程新闻》中由 Daemmrich 和 MaryEllen 所撰写的长篇文章的一部分内容,阐述了制药工业的历史和将来的发展。我觉得不错,特转过来跟大家分享。世界医药发展史引制药工业开始于 19 世纪中叶,从医疗事业的边缘进入了医疗事业的核心,并成为全球的工业行业。制药工业获得了现今显着的地位,政府一方面支持药品的研究开发,以提高人类寿命,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同时,也强化了监管,包括其安全性和药效。政府还要采取措施平息民众对于制药企业通过新药产品和促销得到高额回报的怨言。医疗体制改革在全球都在展开。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是科学家、工业界、政府相关部门、医生、病人在新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为政府批准部门也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批准,很多人的心血将白费,如果批准,可能在上市后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诉讼。最近发生的 COX-2 抑制剂事件、抗抑郁药物自杀倾向不良反应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对于 FDA 的职员审查近 5 万页的注册资料又谈何容易。制药界面临同样的困难,投资者需要及早的投资回报,高的投资回报率,希望制药企业研制和上市所谓“重磅炸弹”药品,但是,实际上,药品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药往往后继无产品,随着 FDA 等药品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和病人对于不良反应的自觉认识提高,对于制药企业开发 HIV/爱滋病、疟疾等预防药物,病人反应是不能治根,价格昂贵。HarrisPoll 咨询公司最近的民意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制药企业的满意度从 1997 那的 79%降到 2004 年的 44%,下降幅度之大达到 35%。其实中国的病人和消费者对于制药企业和保健品行业,包括卫生部门的支持率可能也在下降。只是缺乏统计数据。这可能是公众的道德标准和制药企业作为企业要最大化盈利之间的矛盾。1870-1930在这个阶段,早期的药剂师在实验室开始成批生产当时常用的药品,如吗啡、奎宁、马钱子碱等;同时在 1880 年,当时的染料企业和化工厂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例如,默克制药公司开始时就是 1668 年在德国 Darmstadt 建立的一个小药房,它开始批发药品始于 1840 年代。在 1830 年代到 1890 年代从药房成长为药品批量生产商的类似的企业还有德国先令制药公司、瑞士的霍夫曼-拉-罗氏制药公司、英国的威康制药公司(BurroughsWellcome)、法国的 EtiennePoulene 制药公司、美国的亚培制药公司、史克制药公司、礼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