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寒衣节的历史变迁与习俗 寒衣节到来之际,要焚化寒衣送给逝者,而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也是需要添衣御寒的季节。那么你知道寒衣节的历史变迁与风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寒衣节的历史变迁与风俗,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寒衣节的历史变迁 周代祭腊日 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周天子要进展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进展迎冬礼,大行奖赏抚恤。腊祭时,要以捕获的猎物为祭品,由天子依据祭祀礼仪,向天地诸神祈祷 ,并祭祀历代祖先。这一天,也是朝廷慰问农人,公布新令的时间。 诗经流火授衣 ?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句。农历七月以后,大火星(即心宿二)向西偏移,知暑渐退而秋将至。到了农历九月完毕,就要添加冬天衣物,天气就要寒冷。而?七月?中记载十月涤场,朋酒思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凹觥,万寿无疆,那么是当时农收以后,十月朔节饮宴情景。这是古代先民对天象转变和气候交替的朴实理解。 秦代十日朝 古语有云,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代统一全国之后,朝贺皆自十月朔,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头。?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过年的节日食品,是杂以黍米的肉羹。除了食用黍臛,还要寄送寒衣给远方征战的将士,让他们暖暖的。因此把阴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朝。秦二世而亡,但是岁首的风俗,却始终传了下来,连续到汉代。 唐代拜墓送衣 据资料载,唐代玄宗天宝二年秋八月,朝廷下达制诰,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诏令中,把以前自行祭祀时的诗著授衣,令存休浣的方式,用典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把仲夏端午的祭祀风俗,一并转移到阴历九月一日,昭告天下执行。这一诏令沿用了春秋时期的九月授衣,变更了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风俗。但出于季节考虑,阴历十月才进入冬季,九月送衣稍嫌早了些。 宋代十月朔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大繁华时期。北方气候十月入冬,唐代九月扫墓送衣的风俗,进入宋代便改为十月朔日,也就是秦时的岁首日。宋时的十月朔日,主要风俗有三,一曰授衣、二曰祭祀、三曰开炉。 北宋学者吕希哲在著作?岁时杂记?中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可见,朝廷颁赐冬衣,也是依据品级发放的。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都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