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车间淬火工艺规范一、调质1.1 调质定义为了达到产品的工艺硬度要求,得到回火索氏体,得到良好的强韧性,提高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曲轴和连杆产品需进行调质处理。调质,即淬火加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主要用于中碳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1.1.1 淬火的定义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 Ac3(亚共析钢)或 Acl(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 Ms 以下(或 Ms 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也称为淬火。1.1.2 淬火的目的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1.1.3 回火的定义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 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4.1.1 低温回火:工件在 150~250°C 进行的回火。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碳钢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4.1.2 中温回火:工件在 350〜500C 之间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弹簧、发条、锻模、冲击工具等。4.1.3 高温回火:工件在 500~650C 以上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1.1.4 回火的目的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 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