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一、问题的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学生作业的质量,却忽略了作业批改的质量。甚至一些老师认为,作业本身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作业批改的效果长期不被人重视。事实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其承接的意义,环环相扣,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知识渐进的过程。所以,作业批改的欠缺,必然使学习的链条出现断裂,影响整个教学链条的运转,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有必要针对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现状进行细致研究,进而提出改进作业批改现状的具体策略,以期引起更多初中语文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1]二、目前初中语文作业批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笔者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初中语文作业批改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作业批改的范围较小、重点不突出、细节被忽略。初中语文老师往往把大量时间放在作文批改上,反馈时间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十天半月,等发到学生手上,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早已忘却,对作业批改的期待早已冷却。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所说的:“老师本本改,细细批,学生发到手只是看一看得几分,这样就起不了批改的作用。”第二,作业批改的评价取向滞后。老师在作业批改中重视鉴定性评价,而缺乏有针对的指导性评价。往往只对学生解题结果的正误简单地画上对号或差号,对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错误原因缺少评价,导致学生‘错'的茫然,久而久之,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把作业当成任务,应付了事。还有,老师在作业批改中评价标准绝对化,缺少对学生的个体性评价。第三,作业批改中缺乏正面情绪与积极心理的渗透。作业与批改是老师和学生在课下的书面交流方式。要想达成一种畅通无阻的交流,那么循循善诱是交流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这种循循善诱在作业的批改中是比较少见的。批改中高高在上的姿态、居高临下的语气、措辞犀利、发号施令、训斥讽刺的现象比比皆是。还有,批改语言固守因循,不思进取。几十年如一日地使用“语句通顺”、“语言优美”、“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情节感人、中心突出(或明确)”。或是以“优、良、中、差”包打天下,使得老师的评语比学生的“书写潦草”“态度敷衍”“中心散乱”更加面目可憎。在笔者的调查中,对于这种评语学生众口一词地表示“倒胃口!”。更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作业“爱”不起来。三、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具体改进措施针对上述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并基于作业批改的重新定位,我们在作业批改中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