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晚会提振消费从心开始观后感 2024年 5 篇 今年“3·15”晚会主题是: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大家观看完“3·15”晚会有什么感悟呢?可以将你的感悟写下来哦!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315 晚会提振消费从心开始观后感 2024 年 5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315 晚会提振消费从心开始观后感一 在居民家庭支出结构中,购房支出、教育医疗支出较高,社保覆盖程度较低等长期结构性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倾向较低的重要原因——这些长期结构性因素已经存在了二十年,既不同于疫情冲击这样的短期因素,也不同于上述收入下滑、高利率提高储蓄倾向、供给结构老化等中期因素,至少不是造成短期居民消费倾向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而是必须通过长期深化改革在未来二十年逐渐解决,那么新时期如何尽快扭转消费发力的局面,使其能够承担起十四五期间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历史任务呢? 首先,要多举措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24 年疫情期间,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受影响最严重,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受影响为甚。在工资性收入受影响的人群中,非全职人员及城市流动人口等是最直接的影响群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本上一是扩大就业,二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2024 年 1 月给出的中等收入群体测算标准:家庭年收入在 10 万-50 万元之间为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每人每月收入在元-元之间,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照此标准计算,2024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约为 30%。假设到 2035 年前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比重达到 50%,即从目前的 4 亿人增加到 7 亿人,需要平均每年新增 2000 万中等收入人群。除了实行就业优先政策,确保每年可新增就业 1000 万以上之外,还应该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宅基地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克服对股市上涨“叶公好龙”的陈旧政策观念,引入长线资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繁荣资本市场,以此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此外,还应增加对教育、医疗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强化社保托底作用,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力度。 第二,降息是提升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的消费者主体是 9 亿中低收入人群和 4 亿中等收入群体,其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都是工资性收入;中国的富裕、老龄化人口占比较少,与1993 年以后日本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