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一个难点就在于计算的枯燥性。学生在学习计算时总是以想当然的态度面对,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不严谨,思维不紧密,计算错误层出不穷。而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结合应用题教学的经验,在问题情境方面下了一点功夫,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产生计算需求;再通过问题推动,使学生产生计算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过硬的计算技能,并且是自主投入,自主探究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还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思想,也从一定程度上陪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创设了大象运木头,猴子摘桃等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会计算。产生于现实需要的问题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了计算的必要性。大象运木头的主题设计过程由三只大象到五只,再到八只,问题层层推动,学生的计算需求也再逐步提高。 但计算教学并非创设了问题情境就结束的,我在解决问题后巧妙的转入到计算教学过程。运用探究算法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前未曾遭遇过的新问题,认识未曾接触过的新知识,掌握未曾运用过的新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算法首先是一种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还源于对算法探究、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在出示了主题图后,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我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集中精力放在计算方法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通过与学生沟通,得到三种方法:20+20+20=60;2 个十乘 3 得 6 个十,6个十是 60;2×3=6,20×3=60 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我都表示肯定,但却不停留在算法的多样化的程度,而是让学生自己比较,筛选出简便的方法,从而使算法优化,而这些也都是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再进行一些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优化的算法。 像这样的计算教学过程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还结合知识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后列举学生一系列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这样的过程实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异教学思想。再者通过引导让学生优化算法,从而巩固算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时,考虑到学生的差 异 , 在 与 学 生 的 沟 通 得 到 14×2 有 三 种 方 法 : 14+14=28 ;4×2=8,1×2=2,合起来就是 28;4×2=8,10×2=20,20+8=28。这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题图,在直观的图中理解: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