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原创:八班同学们庞老师的家校沙龙 要时刻把“安全”两个字记在心上 吴宛凌 看完《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三方面防范自救的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感到自己要多学一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确保自身安全。 安全无小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要时刻把“安全”两个字记在心上,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警惕性。就像节目中告诉我们的,过公路时要常常提醒自己遵守交规,注意来往的车辆;定期配合家长检查家里的用火用电情况,防患于未然;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与陌生人打交道,都要保持提防。 学会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也很重要。要加强学习,多掌握防范危险、保证安全的知识和本领。比如,熟悉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不在交通安全上出问题;遭遇火灾时,知道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弯下身子从正确的路线逃生;遇到陌生人求助时,既热情对待,也坚持原则,绝不吃他的食品,绝不跟他走。 一旦真的出现安全问题,我觉得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要及时实行自救措施,千方百计向老师和家长报告,拨打 110 报警,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安全意识不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杨鼎基 生命安全,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语,小时父母最常在耳边“唠叨”的词语,然而,随着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安全,这两个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字眼,是否该被我们渐渐忽视? 我们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比一天积累的多,经历也一天比一天的丰富,然而这样我们就应该不重视安全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安全意识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正相反,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更应该树立和夯实安全意识。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正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所以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心里而抱着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认为我们懂得已经足够多,年龄已经足够大,那些危险我们可以辨别可以保护好自己,真的是这样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损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甚至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 15-19 岁意外损害的死亡率最高。 而且随着网络的出现,更多的新奇事物进入我们青少年的眼帘,而伴随这些新奇事物的,正是新的危险。而青少年正缺乏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坏的辨别能力,于是许多青少年不以为然的上了当。 即将踏入大学的 18 岁山东女孩徐玉玉,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