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心得 5 篇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头,《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兴奋得落泪。以下是我整理观看心得范文 5 篇,渴望可以共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大国工匠》观看心得范文一 看了多集“大国工匠”,工匠们的“工匠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虽然工匠仅仅是社会中的一般劳动者,但“工匠精神”有着更深深远的意义,他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质,是否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坚决不移。 这种“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鲁班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庄子说的“庖丁解牛”也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今日这些大国工匠们更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在当今社会高速进展的时代,这种“工匠精神”更显重要,实质就是对技术、质量精益求精的看法。 据有关统计,截止 2024 年,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 家,德国有 837 家,荷兰有 222 家,法国有 196 家。这些企业长寿的秘诀就是“工匠精神”,并注重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应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是否应看看自我,还坚持多少“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观看心得范文二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超群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机敏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表达。这些工匠能够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外表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由于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宠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一般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活。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转变自我所从事职业的缘由。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孤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靠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