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4、5 自然段; 4、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教学重难点: 1、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 4、5 自然段。 2、弄清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 1、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同学们知道这两盆花的名字吗?(板书课题:夹竹桃)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请同学们借助《教材全解》第 220 页,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其叶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它取了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3、过渡: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经为它专门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咱们今日要学习的《夹竹桃》。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榆”“熏”“凄”“藻”等字。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默读课文,想想季先生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夹竹桃的哪一部分?(花)再认真地找出所描写的自然段。(2、4、5 自然段)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妙趣”: 1、谁同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指名朗读) 2、画出直接描写花的句子,自悟它给你的印象。 3、沟通。(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奇异有趣)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最值……最值……) 2、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讨论沟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点明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八、学习第 3、4、5 自然段。 1、过渡:第 2 自然段中作者已经对夹住桃的花做了细致地描写,为什么接下来的第 4 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原因。 2、快速浏览第 4 自然段,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此节的内容。(花期长) 3、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长的词句。 4、讨论沟通。 5、有哪位同学能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想到第 3 自然段的? 6、练习用“无……不……”“无不”各说一句话。 7、指名朗读第 3 自然段...